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>专题专栏>>往期专栏>> 正文

专题专栏

【读书与思考】于都河畔的沉思

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张东岳 浏览次数: 2020-08-03

在建党99周年之际,我有幸参加集团党委在于都县组织开展的 “重走长征路” 主题党日活动。大家穿好红军服,戴上红军帽,向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纪念碑敬献花篮,静默追思,深切缅怀先烈。

贡水河畔,微风轻拂、满目青翠,长征渡口静静伫立于江畔。我默默地行走在当年红军渡河的渡口,听着《十送红军》的歌曲,忽然想起《长征》的电视连续剧,滚烫的眼泪潸然而下,顿觉泪眼模糊。眼前浮现出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战士和于都人民一起架浮桥的情景:于都人民将家中所有的门板、木料,甚至准备做屋的房梁、老人的寿棺等一切可用的木材都捐献出来架浮桥。是他们用800多条大小船只在于都河60里长的河段上架起了5座400多米长的浮桥,将8.6万余名红军将士从这些浮桥上送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遥想当年的那些日日夜夜里,于都河两岸扩红参军、借谷征粮、捐船送木、铺路架桥、安置伤员,两岸脱谷和舂米声终日不绝,为了支援中央红军长征,在出发前的两次突击扩红中,23300名于都儿女参加了红军;6000多名红军伤员被于都老百姓安置在自己家里;长征前,为红军筹粮79390石,这相当于当时于都百姓三年的口粮啊!长征出发时,每一位红军战士的行装里都多了两双草鞋,那是于都百姓连夜为红军编织的。这些战火弥漫的往事诉说着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深。是啊,我们的党,我们的红军来自于人民,植根于人民,永远和人民守望相助,共克时艰,孕育了坚忍不拔、自强不息,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。

我们不会忘记,一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河畔,在纪念碑前,凝望碑文、凝神静立,倾听历史的回响,追寻红色的记忆,殷殷嘱托赣南苏区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,不忘初心,着力解决好“两不愁三保障”突出问题,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。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纪念园大屏幕上,习近平总书记对苏区人民的音容笑貌,对党员干部的敦敦教诲不断在循坏播放,让我市的党员干部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,让总书记对苏区人民的关怀关爱流入到每个人的心田。

习总书记号召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,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如今,一张张“成绩单”,呈现赣南革命老区这一年多来发展的速度和质量,也诠释着新发展理念的内涵——

看速度:2019年,赣州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,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“第一方阵”。

看质量:转方式、调结构,让赣南发展内质跃升。实施“两城两谷两带”项目227个、总投资2413.7亿元。南康家具产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,品牌价值跃居全国家具行业之首;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;纺织服装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,于都被授予“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”。

看民生:赣州贫困县全部消除,贫困人口悉数脱贫。省市91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全面完成。公办幼儿园建成119所,建成投用城乡学校30所;全民医保制度基本建立。新增城乡养老服务设施974个,城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.62万套,基本建成1.57万套;解决老百姓急难事、麻烦事、烦心事714件。

看今朝,一座座大桥凌空飞渡,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,高速公路穿越红军长征小道,高速列车从赣南的崇山峻岭间呼啸而过,如诗如画的新农村处处展现出蓬勃生机……一座座宜业宜居、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市正在赣南大地崛起。

看未来,一个发展更高质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续的赣南苏区清晰可见。赣南人民带着满满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昂首阔步奔向全面小康。